文化中国-国都智库

 首页>>城市文脉

文艺范儿,点缀这片乡土

2022-08-18 浏览:928

来源:人民日报 

     走进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乡村“文艺范儿”令人耳目一新。2020年起,来自20多个城市的60余名“新村民”陆续来到这里,他们大都具备艺术设计、规划建造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希望为传统乡村增添现代之美。设计公共空间、举办乡村时装节、盘活林盘资源……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铁牛村荷花茶会。

  果林郁郁葱葱,鱼塘波光潋滟,依林盘而建的民居里升起缕缕炊烟……走进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满眼是淳朴自然的乡景。再往里走,又能发现林中的度假木屋,巷子里的涂鸦彩绘,文化广场上歌声悠扬。  

  传统乡村中的“文艺范儿”令人耳目一新。艺术实践点缀乡土生活,铁牛村新老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村里的剪纸展。 

  “融入乡村生活,我们有了更多的创作热情和空间”

   在清晨的鸟啼声中醒来,邹莉麻利地收拾好行装,穿过一排排青瓦白墙,来到村里的小溪边,为当天的插花作品采撷野花。

   来到铁牛村近3年,花艺师邹莉已经很适应“新村民”的身份。2020年起,来自20多个城市的60余名人才陆续来到铁牛村成为“新村民”,他们大都具备艺术设计、规划建造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希望为传统乡村增添现代之美。

  “融入乡村生活,我们有了更多的创作热情和空间。”邹莉把向村民们传授花艺当成自己的工作,大家也乐得在小院里摆弄花草。没过多久,家家门前堆放的杂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插花作品。“现在不少邻居愿意自己创作插花,作品可惊艳了。”邹莉笑着说。

    沿着荷花簇拥的步道漫行,没多久就能望见“丑美生活馆”。这里曾是一栋废弃的小楼,现在则变身为新老村民共建的社区融合中心。   铁牛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帮淼是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工匠,与“新村民”一起建设生活馆时也收获颇丰。“有用于会议接待的公共会客厅、供‘新村民’创业的文创工坊,还有专门开辟出的社区活动的场地。”徐帮淼说,“新村民”中不乏建筑规划专业的人才,“原本局促的空间,被他们规划得既现代又美观。”

    生活馆里,不少桌椅、灯架都由枯木改造而成,样式古朴美观;墙壁上,用植物颜料绘就的涂鸦十分醒目,角落里还摆放着用废旧布料设计的时装。去年这里曾举办乡村时装节,几乎每个家庭都参与了创作。乡村和城市、不同代际的审美在这里交融碰撞,寻找共鸣。

  “在‘新村民’的带动下,老村民也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美’。”看着庭前屋后的变化,徐帮淼觉得现在的铁牛村年轻靓丽。 丑美生活馆。

  “艺术对乡村的改变,不仅在外观,更在生活”   煎菌菇下铺满毛豆泥,口感清新鲜嫩;各色炸时蔬配上刚开的藤花,犹如一盘春色;湛蓝色的甜品里竟然嵌着朵朵白云,好似天空的一角……走进“铁牛妈妈的餐厅”,琳琅满目的创意食品令人眼前一亮。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菜品都出自村里的“业余厨师”之手。   

初到铁牛村,“新村民”们在老乡家“蹭饭”,发现平日赋闲在家的阿姨们都有几道拿手好菜。曾在广州担任平面设计师的粘颢决定在村里经营一家创意餐厅,把家常菜做得更美观、美味。

  “菜品创作以节气为主题,地里什么最新鲜,我们就用什么。”粘颢介绍,餐厅使用的食材均来自村民家,“希望能挖掘出日常饮食中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天亮下地采摘蔬菜,然后来到餐厅研发菜品、下厨实操,加入“铁牛妈妈”以后,老村民李琼珍的日子变得丰富许多。“从前觉得做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吃饱就够了。”最初,她忐忑地将自己创作的菜品端给食客,没想到大家交口称赞,“艺术离我们并不远。”李琼珍变得自信多了。   艺术对铁牛村的影响,不仅在舌尖,也在耳畔。

    每到周末,10岁的赵蕊涵总要去村口迎接自己的外国朋友。来自美国的音乐教师约翰两年来一直坚持在铁牛村开办公益音乐课堂,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有机会学习钢琴、架子鼓等乐器,还能顺便练习英语。在传授专业音乐知识之外,约翰还鼓励孩子们走入田间倾听自然的声音,以身边的瓶瓶罐罐为乐器。在约翰的指导下,赵蕊涵与朋友们边玩边学,即兴创作了不少儿歌。每逢凉爽的傍晚,他们便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上为村民、游客演唱。

  “艺术对乡村的改变,不仅在外观,更在生活。”看到村子两年来的变化,铁牛村总规划师施国平很欣慰。“潜移默化中,艺术为田园生活增添了趣味,也激发出更多人的灵感。” 铁牛村新貌。

  “我们的艺术实践应当落地于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橘林中弥漫着蒸腾的果香,顺着标识快走几步,就到了园中的“森林”。

   在蒲江,分散的林盘随处可见,虽然景致不错,却给农业规模化发展造成了阻碍。能不能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布局的前提下将农业发展得更好?铁牛村新老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开始打造生态丑橘示范园,原有的林盘也得到新开发。

   林中阴凉幽静,村民在其中安置了两座木屋,配有雅致的茶具、床铺。“这是新设计的环保装配式建筑,不用硬化地面,也没有建筑垃圾。”果园团队负责人黄海英介绍,只需三四个人,就能将木屋组装或拆卸。“可移动的木屋可以盘活更多乡村旅游资源。”

   仅有几处美观的“打卡点”,无法完全带动铁牛村的产业转型升级,果园团队将更多心思花在了怎样把丑橘种得更美上。

   在村里种植能手的帮助下,果园实践只施用有机肥和酵素的生态种植模式,第一批成熟上市的丑橘以远高于市价的价格被抢购一空。“我们趁热打铁,推出了果树认养活动。”黄海英介绍,前来参与认养的城市居民不少,每天只需一元钱就能参与“云种植”并收获新鲜丑橘。“见好果子有好价格、不愁卖,其他村民也开始尝试生态种植。”

   “新村民”进一步发挥艺术创造力,为丑橘产业赋予了更多价值。以丑橘为原料,曾是网红餐厅老板的“新村民”霍萍研制出果酒,并设计了精致的包装和宣传语,每瓶能卖到200元。还有人将丑橘加工成巧克力、果酱等产品,销往上海等大城市。园中还逐步开辟出轻饮吧、音乐坊、亲子营,每到周末,游人如织,果园变成乐园。

   “‘田’是农业的生产,‘园’是农村的品质,二者相辅相成。我们的艺术实践应当落地于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施国平说。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18日第11版)

(责编:牧童)

版权所有:文化中国-国都智库©1997- 2023
全国文化时讯公共资源战略工程信息化平台 

国家数字化文化产业领域大数据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3043172号-5
备案图标.png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30号
邮箱:919536775@qq.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路1号
网 站: http://www.whw360.org